Archive for June 2010

如何教小孩避免性侵害

性侵害兒童案件八成以上是熟人所犯,只教孩子「遠離陌生人」不能保證安全,孩子要學會自保,才能平安長大。
提心吊膽可能不足以形容現代父母孩子人身安全的擔憂。每天翻開報紙,打開電視,斗大驚人的新聞標題寫著,「女童屁屁痛,疑遭"叔叔"性侵害」、「酒後亂性,狠父猥褻親生女」、「上托兒所第二天,女娃遇"狼"」......。

一位孩子尚未出生的準媽媽憂慮地說,「我真希望小孩永遠待在我肚子裡。」有些父母乾脆關掉電視不看,但心裡仍然十分恐慌,深怕不幸的事一天發生在自己寶貝身上。

以往父母以為生女兒要擔心她的安全,生兒子可省卻這個痲煩,現在事實卻不然─當流行歌手麥克傑克遜被控連續侵害小男童受到全球關注之時,台灣也驚爆前民進黨黨部主委蔡茂雄被指控疑似性侵害多名少男的新聞。從統計數字也可看出,男孩不見得能免受性侵犯的傷害。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表示,近幾年的調查發現,性侵害的受害者之中,男性也佔了四成左右。

遠離陌生人≠安全

做父母的當然想盡辦法保護自己的子女,期望他們不受一丁點傷害,但現實是,你不可能一天24小時把孩子放身邊呵護著,因此只有從小培養他們保護自己的能力,才是遠離危險的可行之策。

不過,很多父母用的方法起不了保護作用,反而嚇壞孩子。大人一直告訴小孩「千萬不要跟陌生人說話!」、「離陌生人遠一點,不然會被抓走!」讓許多孩子見到陌生人就害怕,無法信任別人。

況且,就算你讓孩子完全與陌生人隔離,還是無法保證他們安全。警政署的統計及防治性侵害的社福機構一致指出,八成以上兒童性侵害案件是熟識人所為,其中大約-半是有血緣關係的親人,而陌生加害者佔不到二成。

研究兒童及家庭關係二十多年,並在美國各地演講,教父母如何教導小孩個人安全的親職教育專家寶拉‧史妲曼,在她的著作《孩子,你要懂得保護自己》中就一直不斷強調,我們希望孩子小心,而不是害怕,「不要恐嚇小孩,而是應該教他實際做法,」她認為,與其叫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說話、不要相信陌生人,不如讓他們辨別陌生人應該有及不應該有的行為舉止,並懂得如何安全相陌生人互動。

因此,不論那個可能傷害孩子的對象是誰,親人、師長、朋友或是陌生人,孩子都需要被教導成能夠靈機應變、保護自己。

建立「身體自主權」的觀念

何時是開始教孩子保護自己的恰當時機呢?

多數專家同意,3歲大的孩子應該開始認識自己的身體,知道各部位的名稱,包括生殖器等隱私部位,同時,還要幫他們建立「身體自主權」的觀念,也就是讓他們曉得,自己是身體的主人。

其他人不能隨便碰觸,特別不能亂摸「隱私處」,假使自己不喜歡、感覺不舒服,那不論對方是誰,我都可以拒絕讓他們靠近、碰觸。這是孩子學習自我保護,最基礎也最重要的觀念。

如果孩子能當自己身體的主人,父母就不必傷腦筋如何教孩子區分,或對陌生人提高警覺,也對熟識的人建立正確的相處原則。

然而,「身體自主權」不是父母嘴上說說,就能馬上有效的,這需要從日常生活去建立觀念。紀惠容就舉個例子指出 ,經常大人見小孩可愛,就會摸一摸、捏一捏,或把嘴湊上去親他,有時候孩子不見得喜歡這種感覺,
但有些大人卻故意作弄他,甚至爸媽遇到這種情況,還會數落小孩「幹麻這麼閉塞,給人家親一下有什麼關係!」但是這個舉動會讓孩子混淆,以為身體不是自己的,只要大人喜歡,就可以任由他們撫摸親吻,她解釋。

所以,要讓孩子擁有「身體自主權」,重點在於尊重他的感覺,只要他表達不喜歡,就不要繼續去碰他。人人如果能堅持原則,孩子就能逐漸建立這個保護自己的重要觀念。

另外,史妲曼也建議,學齡前的兒童除了要開始認識自己的身體之外‧還要能分辨「可以的」及「不可以的」碰觸,她舉例如下:

「可以的」碰觸是:
握手
孩子願意的話,可以擁抱
將一隻手臂輕放孩子肩膀上
在睡前親吻孩子臉頰
搖晃或抱著幼兒

「不可以的」碰觸是:
擁抱得太緊或太久
強迫孩子親吻(任何地方)
雖然孩子要求「住手」卻仍繼續呵癢
動手動腳、踢、打
成人觸摸孩子的隱私處
成人強迫孩子觸摸或親吻

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身體界限

接下來,你要給孩子的功課是,讓他們認識及學習尊重和不同人之間的「身體界限」。父母應該向孩子解釋,他可以依據自己信任對方的程度,及和對方是不是很親密,來決定跟一個人互動時,要保持怎樣的距離。而且,他和每個人的身體界限遠近並不相同。父母可以打比方說,「你會和爸媽靠得很近,會牽手擁抱,但是和不認識的陌生人就不能如此。」

孩子也必須學會尊重別人的身體界限,例如有些小孩喜歡去拉小女生的辮子,或是玩其他小朋友的生殖器,讓他們生氣、不舒服,父母應該說明,這樣的行為就是越過界,侵犯了別人的身體界限。

察覺危險在哪裡

隨著孩子和外界接觸的機會愈多,如上幼稚園、去安親班、至別的小朋友家裡玩,或者開始自己走路、坐車上學,自己帶鑰匙開門回家等,他可能碰到的危險也就愈多,所以,他必須有察覺環境裡危險情況的能力,並且懂得應變。

但令人擔憂的是,根據以往經驗,「在家裡,幾乎沒有人教孩子哪些是危險的情境,可能令他們受到傷害,以及他們應該如何防備,」多年研究性侵害案件,且曾經深入訪談性侵害加害人的東華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教授陳若璋感嘆地說。
她曾經問不少遭遇性侵害的孩子,「爸媽或其他大人有沒有跟你說(遇到這樣的情況),你要怎麼做?』,大多數孩子都回答「沒有」。

而綁架、性侵害可能發生在任何時間,地點,但是有些地方,如家裡、學校(特別是廁所或僻靜少人的地方)、公廁、小巷子及公寓樓梯間等,相對來說更是危險。還有,不論國內外的犯罪報告都指出,落單的孩子最容易成為加害者下手的目標,因此,以下幾個預防危險上身的原則,父母一定要孩子記住並且遵守。

1、不可一個人行動

要孩子不論何時、做任何事,盡可能都和其他小朋友結伴同行,不要一個人落單,尤其不能一個人跑去人少的地方,像獨自在公園裡玩,或上課時間單獨去上廁所。

2、報備行蹤

讓孩子從小習慣,當他要去某一個地方之前,會先跟父母或其他大人說。假設你帶著學齡前的孩子去公園或遊戲場,應該告訴他「玩完溜滑梯之後,如果你想去盪鞦韆,要告訴媽媽哦!」或是交待孩子在幼稚園、安親班時,去上廁所之前,先向老師報備,並找其他小朋友一起去。

3、隨身攜帶零錢及電話卡

如果你唸國小的孩子帶著手機上學,那你可以提醒他在放學離校之後,就把手機打開,以便遇上任何危急情況,可以趕快撥電話向父母或其他可信任的大人求助。若是孩子沒有使用行動電話,可以讓他們隨身備有零錢和電話卡。

了解加害者常用哪些方法誘拐、侵害孩子

要確定自己的孩子落入這些危險情境時,他曉得如何安全應對。這些慣用的犯罪手法包括:

1、要求孩子幫忙。
像是開車趨前問路,藉機誘騙孩子上車;謊稱學校廁所的水箱壞了在滴水,要求小女生進去幫忙修理,再把她鎖在廁所間施暴等等。

教孩子應對方法:向對方說「我不能幫你,你應該去找別的大人幫忙。」然後趕快離開。要孩子記住絕對不要上陌生人的車,或是跟著要求幫忙的人去任何地方,如果是在學校裡,應該立刻報告老師。

還有一件事很重要,就是告訴孩子,走在人行道上,如果有汽機車靠過來,一定要馬上後退3大步,和車子保持一些距離,這個動作可以保護 他們免於被人強行拉上車帶走。

2、誘惑孩子。
例如帶孩子吃麥當勞、給孩子糖果、玩具,對青少年(女)可能就是出錢幫他們買東西。

教孩子應對方法:平常就要求孩子不隨便收受別人的東西;如果有人要送禮物,應該先問爸媽同不同意。要是對方送東西,並且要求你做一些事,更不能接受這種「交換」。這些對孩子來說可能很難做到(因為許多父母也不自覺地透過「交換」來「管理」孩子),因此更要經常提醒。

3、利用職權或假扮權威人士欺騙孩子。
例如假扮警察,或是學校老師用權威逼孩子就範。

教孩子應對方法:即使是有權威的人,也不能隨便碰觸或侵犯自己的身體,應該大聲拒絕,趕快離開。若是有一個人告訴你他是警察,要你跟他走時,你應該回答「我要先打電話告訴媽媽。」而不要輕易就跟他走。

陳若璋教授還建議父母,利用和孩子遊戲玩耍的機會反覆練習,可先設定一些情境,例如,媽媽扮陌生人向孩子問路、跟孩子說自己掉了東西,要孩子幫忙一起找,然後看看孩子是不是能正確應對,或者由爸媽來示範安全的回應方法,讓孩子學習。

4、謊稱爸媽臨時有事,所以要我來帶你。
這是熟識的加害者常用的方法。

教孩子應對方法:事先就和孩子說好,萬一媽媽真的臨時不能去接你,那我只會交待誰(例如鄰居王媽媽或媽媽的朋友張阿姨)去接你。或者,和孩子定好一個只有你們兩人知道的「通關密語」,告訴孩子,不論要來帶你走的人是不是認識你,只有能正確說出「通關密語」的人,你才能跟他走。

保護自己:大聲呼救、要求保護

萬一,孩子真的不幸碰上意圖架走他們,或跟蹤他們的壞人時,該教他們怎麼做?

寶拉‧史妲曼在她的書中提出,教年幼的孩子簡單、容易記的三個步驟─呼救、逃跑、通知大人,來擊退企圖接近傷害他們的人。

「呼救」
是要孩子碰上危險時,扯開喉嚨,大聲叫嚷,而根據國外的防治犯罪研究指出,這一招通常很管用,加害者若碰上會大聲拒絕並呼救的孩子,他們多數會放棄而離開。

也要教孩子大聲呼救時要喊些什麼。呼救的內容必須讓周遭的人聽出來,這個孩子不認識身旁的人,可能會被人強迫帶走。因此,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如果有人強迫帶你走,或抱你上車,你要大聲叫「不要過來!我不認識你!」、「他不是我叔叔、他想綁架我!」等等。

「逃跑」
一定往人多的地方走,而不要因一時害怕,反而跑到沒人的地方躲起來,尤其別走進小巷子、公寓樓梯間裡。

「通加大人」
包括尋求可以信賴的鄰居,平常父母就要告訴孩子,碰上麻煩時,可以去找誰幫忙。此外,也應該教孩子能認出警察局、消防局、便利商店等可以去求助的地方。

假如不幸被抓住
如果已經逃不了,告訴孩子不要激烈反抗,或大叫哭鬧,以免激怒加害人,受到更嚴重的傷害,事後要趕快告訴父母或信任的人所發生的事。

不過,有些加害者,特別是熟識的人會威脅孩子,不能把他的惡行說出去,或者這些人會故意設下圈套,令孩子犯錯,然後要求孩子保密,否則會受處罰,因此,他們可以持續不斷侵犯孩子、對此,父母應該平時就告訴孩子「要是有人叫你保守祕密,你應該馬上來告訴我。」不讓加害人有機會一直得逞。

儘早讓你的孩子知道並能夠運用正確、有效的自我保護方法,幫助他遠離性侵害及其他任何殘忍的傷害,快樂平安長大。

Tuesday, June 22 by You Look
Categories: , , | Leave a comment

了解孩子,才是管教孩子的第一步

現在的家長對於管教孩子都很謹慎,一遇有相關話題也會特別關注,但是在聽這些教養專家的建議之前,曾經想過:「我真的了解孩子 嗎?」這樣的問題。哈佛人出版社張錦娥就認為,家長在管教孩子有個很重要的前提是,一定要了解孩子,如此才能正確拿捏管教的態度。





在最新童書《老師吃了我的作業》出版之際,張錦娥看了書中的故事內容,有感而發地說:「故事裡札克親眼目睹老師吃掉作業的情節,相信很多大人一定會覺得很扯。但是,就我看來它很像一個寓言故事,教育家長也教育小孩。」





而在她看了最近引起話題的熱門電影「貧民百萬富翁」,她的感受是:「電影中一個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居然能在電視有獎徵答中答出博士或教授們都答不 出的問題,主持人的結論便是他作弊或說謊。看到這樣的情節,讓我想起札克親眼目睹老師吃掉作業,跑去告訴校長,校長也覺得札克說謊……幾乎都是在諷刺人們 隨著成長過程而形成的刻版印象,放棄選擇相信真正的事實。」





張錦娥認為家長往往很難拿捏「孩子的話能相信的成分」,但是追根究底還是家長不了解孩子所致,因此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她提到:「孩子往往是因為相信 父母或師長才會分享內心裡的話,曾經有些社會新聞報導孩子在校遇到不平等待遇,回家告訴父母,但是家長不予採信而釀成傷害的案例。相反地,也有些家長一聽 到孩子投訴,便到學校責怪老師,甚至被封為「怪獸家長」,其中的拿捏相當不易。」

張錦娥的友人曾經也遇過類似的問題,她提到:「我這位友人的孩子反應很快,曾經在學校惹得老師不高興,老師甚至和家長說小孩是問題學生,要孩子去看 精神科。友人一方面和孩子釐清狀況,一方面求教專家及有經驗的家長,之後決定轉學。沒想到轉到一個開明的老師之後,問題學生反而在學校成為聰明的資優生。 如果不是父母的信任,孩子可能真的變成問題學生。」

張錦娥認為在親子溝通的過程當中,爸媽一定要讓孩子理解,愛與信任是建立在誠實的基礎,如果孩子一向誠實,那麼便應該大膽相信,小心求證,再從當中 去找出因應的途徑。此外,她更提醒家長,一定要真的了解孩子,才能擁有最正確與正面的管教態度;作個願意了解和相信孩子的家長,是幫助孩子快樂成長的第一 步。

Tuesday, June 15 by You Look
Categories: , , | Leave a comment

培養孩子良好的15個性格

1、節儉:繩鋸木斷,水滴石穿,靠的都是恒心與持久。節儉更是如此,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節儉是累積財富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徑之一。
  應該把這個詞用行為做給孩子看,用耐心講給孩子聽。也許這對他一生都有意義。

  2、健康:如果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很多生活夢想都只能是夢想。健康的身體,健康向上的思想會讓人的生命處於最佳狀態。身為父母要首先在生活細節中培養和發揚健康的觀念,給孩子養成科學、健康的生活習慣,這回影響他的一生。

  3、現代:生活和工作理念的現代化、時尚化、個性化會讓你總是處在社會和生活變化的前沿,使你總是保持一種現代、向上的心態。孩子在這種氛圍理成長,會有助於他很快適應瞬息萬變的環境,從而減少不必要的挫折。

  4、友愛:一個家庭也該十分重視團隊精神的培養,始終強化“家”的概念。在這種氛圍裏會讓家庭每一成員學會互相關心,團結友愛,這或許也是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之一。經營生意、經營人生都應如此。

  5、上進:不進則退。作為父母首先要上進,從心態上,從行動上。我們要適時的告訴孩子:原地踏步即是後退。

  6、危機感:這是讓人上進的動力之源。在沒有競爭對手的時候我們要把自己設置為“假想敵”,使自身處於危機狀態,這會讓一個人永遠理智、冷靜。但我們沒必要因此剝奪孩子玩皮好動的天性!

  7、思考:正確的思考方式,準確的思考方向會讓一個人少走彎路,保持迅速的、良性的發展。對正在成長的孩子而言,這種正確、準確的思考能力來自父母、老師和社會媒介的正確引導和教育。

  8、敬業:一份值得你從事的工作是值得你尊重的,所以身為父母首先要尊重自己的工作,如果你認為自己正在從事的工作激發不起你的熱情,你最好還是換一份值得你去做的工作,這對你和孩子的發展來說都有益處。當然,你尊重了自己的工作,工作本身才會帶給你回報。

  9、感激:你給生活種下什麼樣的種子,你將收穫什麼樣的花朵。父母首先要對生活懷一份感激之情,感謝生活本身的美好,感謝那些給你幫助的人和那些需要你幫助的人,並將這些言傳身教給自己的孩子或別人的孩子。

  10、誠實:誠則持久,信必永恆,社會的發展歷程證明,經商者遠離誠信絕不會長久。做人更該如此!

  11、守信:諾言和你願意從事的工作一樣,是永遠值得你尊重的。尊重別人的前提條件之一便是尊重自己的諾言。這是守信的根本。這一點對孩子來說尤其重要。

  12、理解:真正的理解是很難的。但如果你對生活細節用心,你擁有了節儉、健康、敬業、誠實、守信等等美德,你才會真正走進理解的深處,從而你才會對朋友、親人、社會、人生、愛情等司空見慣的“概念”有本質的認識,這會讓你更加深刻。作為父母,我們要為我們的孩子負責。

  13、謙遜:這是一種做人的基礎美德。謙遜是一個人的最好的名片,善於體現謙遜之風的人往往成功迅速。

  14、嚴謹:遵從合理的、科學的、有效的規則,這是養成嚴謹作風的捷徑之一。認真、用心、嚴格要求自己,會讓自己的無形價值越來越高,最終成為觸手可得的財富!生活作風不嚴謹的人,信譽度自然就低,相反,嚴謹的人,可信度會從你的氣質與作風上透射出來。

  15、成熟:思想的成熟才是真正的成熟。父母應該將這做為培養孩子永遠追求的目標。因為社會總在向前發展,因為思想也總在變化,如何讓思想永遠跟隨著社會前進的腳步,不僅是一個理想遠大的父母所想,更該是一個追求更高目標子女的所想,真正成熟的人永遠不會滿足於現狀,他們總是在一次次突破中提升自身的境界。

by You Look
Categories: , , | Leave a comment

如何培養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學習看到孩子的優點

一張白紙上有個黑點,我們通常都是看到那個黑點,這些年透過自己不斷學習,我漸漸看到的是色的部份。孩子若有85%的優點,15%缺點,大部分的家長都忘記看見他的優點好處.所以,有位心理學家曾說過:「孩子需要一個懂得疼惜他的父母」

有個「比馬龍」定律就是:你用什麼眼光看你的孩子,他就會成為那樣的人。

發明電燈的愛迪生,當學校的老師都放棄他,認為他一無可取,把他帶回家交給他媽媽時說:「笨蛋還給你」,愛迪生的媽媽卻對他說:「別人看不起你,媽媽覺得你不錯」。因此看孩子的角度不同,結果就會不一樣,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有自信。

我曾經在精神病院輔導過一位台大醫科畢業的病人,透過對談了解他的成長歷程,發現他從小學到高中從未得過第2名,從中讓我體認到承受高壓力(高處不勝寒)的人容易失敗且敗得很慘!

其實失敗可以帶給人經驗和閱歷,兩者加起來則形成智慧;我們究竟是要培養孩子成為會讀書的人還是有智慧的人?

------------------------------------
培養孩子成為具有智慧(思考.想像.創造力)的人 

會讀書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作出對的答案(擁有的是 記憶力);有智慧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找出錯的地方,或是從錯的答案裡找到對的地方(擁有的是 思考想像和 創造力)

會思考、會動腦的人可能在學校的表現差強人意,然而記憶無法長久,因為我們的腦總是重複在作記憶和遺忘的工作,許多的答案也隨著時空變化而有不同。現有科學知識在 8 年內許多都被新的結果推翻,例如玉山的高度隨著地殼變動而改變,每年實際高度都不同;1904年萊特兄弟發明飛行器才開始有「飛」的名詞產生;過去速度是 低音速,目前是高音速,將來可能是光速.因此,記那麼多東西幹麻?腦袋如果背太多東西,就不可能想很多;若只會背,不會想(思考),腦子就好像被水泥糊起 來一樣。

曾經有記者問過我,我對孩子的期望是什麼,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健康、快樂和記得愛我。

許多人是用錢養孩子,不是用心;最近自己一直在想:有天我老了,會希望孩子怎麼對我?他們以後會有什麼記憶?會想到爸爸給過他什麼?你想到孩子的又是什麼?我會希望我的孩子能夠想到好多好多,例如:我和兒子是一起騎腳踏車、泡湯、爬山、溯溪的好朋友。 然而,有人每天的生活模式是:早上刷牙、洗臉、罵小孩,晚上是吃飯、沐浴、更衣、罵小孩,希望大家和孩子之間不是這樣的朋友。

------------------------------------
教育的目的是教他成為一個人

教育的目的歸要一句話是教他成為一個人。
我們反省一下自己的生活是這樣嗎:
1.每天忙得像豬,每天作牛作馬(動物)
2.每天活得像機器(會動的人.會走路的殭屍,還是年輕的老頭?)
 
你的偉大的貢獻只是工作嗎?我們讀了那麼多書是為了工作?還是為了生活?很多人生活就是拚命讀書、努力工作、拚命賺錢,最後是養病。

讀書和工作並沒有最直接的關係,並不是很會讀書就會當總經理,它所靠的是能力;生活就是一種能力(耐),讀書和錢只是一個媒介,最終的目的是懂得生活,也可說是為了編織一個夢想,一個活生生的夢,快樂有趣的夢 。

------------------------------------
生命是一種慈悲喜捨

生命是一種慈悲喜捨,這比讀書更重要,會成為一輩子受用的資產,也是現今社會所欠缺的東西。一流的人不慈悲就沒有用,醫生不慈悲,對病患不能視病猶親,就對社會無用;一流的化學家不慈悲,製造毒物來害人就是恐怖分子,也對社會無用。

我有個朋友是醫師,他說他每天開藥時都很掙扎,為了平衡自己,他在開藥的同時,也提供養生資料給病人,希望他們身體健康,下次別再來。

其中有個養生方法是:天天要運動.好好睡個覺.慢慢吃頓飯。

有人一早起來就喝咖啡和茶,難道一早起來還這麼累嗎?不健康的人,脾氣會不好,就不會以身作則。

最近的詐騙事件頻傳,他們都是很聰明的人,像我就想不出來這種騙術,如果把他們的聰明才智用在正途該有多好。因此,一流未必有用,有用必定一流,希望社會不要充斥著一流而無用的人。

有用的孩子或許他們很質樸,但他們會像金庸筆下的周伯通般「大智若愚」。

------------------------------------
培養孩子的內在智慧

人有外在智慧與內在智慧,外在智慧指的是成績和分數,內在智慧則指動機(即主動學習的能力)這是孩子將來智慧的源泉,包含慈悲、尊重和理性。

隋文帝至清乾隆總共出了868個狀元,每個幾乎都沒有什麼出息;曹雪芹(紅樓夢作者)、李時珍(本草綱目作者)等人都是落第的書生:因為曹雪芹的文思澎湃(思考創意取向)因此無法符合八股的科舉制度(記憶取向)

另外,興趣也很重要(如果沒有興趣作一份工作,很難做一輩子),職業只是努力讀書謀求生活的工作(會想退休);志業則是很喜歡做很開心的工作(永不退休),而慈悲就是一種志業,希望我們能夠培養孩子能以志業的心情去做工作。

------------------------------------
教孩子閱讀自己和大自然二本書

有位哲學家說:教孩子要讀二本書: 一本是自己,一本叫做自然。希望孩子能夠用心來閱讀這兩本書,不單用眼睛。

第一本書讀自己,就是指興趣、性向、能耐,能夠演活自己、演好自己的人生(擁有自身獨特性)。

有些人是大器晚成者,例如非洲之父史懷哲,他考不上大學,後來是因為拉了一手好手風琴,一位校長破例讓他在該校讀書,他主修歷史,自修文學,30歲的時候才唸醫科,38歲畢業。老頑童劉其偉,他有許多頭銜,工程師、人類學家、冒險家、畫家,他在38歲才開始畫畫,66歲成名,他的一生活得豐富而精采!因此,有的人是 大器晚成,有的人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時路轉個彎會更好,成功需要時間,當累積到很豐富時,成功就會來到,就會水到渠成。

很多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因為他提早將自己的日月精華用光了;如果2歲就會吊單槓,對他的身體發展會有害處。記得有個長跑選手蒲仲強很早受矚目卻不能長久,有人提早上大學資優生,但他們幾乎沒有童年的生活.例如:有個人12歲上哈佛大學、16歲畢業考上普林斯頓研究所,記者問他:你在哈佛最大的經驗是什麼?他回答:除了寂寞,還是寂寞。 因此,我們不要用大人的角度來要求孩子,時候到了就會水到渠成,該你的就是你的!

第二本書是大自然,不要只是教孩子看書,要多帶孩子看山看水,看古道幽徑星星月亮,從自然中可以學習到很多書本學不到的東西。例如: 颱風來襲時,行道樹東倒西歪,躺下數萬棵,但森林中的樹往往佇立不搖,其中的道理隱在自然的平衡哲學裡,森林的樹枝幹對稱而生,找著最平衡的肌理,於是耐得住風吹雨打,行道樹修修剪剪,則弱不禁風。

要給孩子一是活路(演活自己人生的路),二是退路,不會讀書硬要他讀書就會成為死路。人活著常常會忘記兩件事呼吸和快樂 ,因此只要他還存在(有呼吸)就有希望。就如同「失之東瑜,收之桑榆」的意思.

------------------------------------
不忘讚美孩子

讚美可以用最少的力發揮更大的效果,看到孩子的好處,就要去讚美他,他才會演好他自己,孩子會用父母所看到他的好處,演給父母看。例如:我女兒很喜歡烹飪,我讚美她:今天一定有一個仙女來過,不然怎麼會變出這麼好的東西出來?女兒就會越作越起勁。

每天孩子一回來,我問的不是你在學校學了什麼?而是:有笑話嗎?現在兒子回到家就會對我說:今天有笑話,聽不聽?

「量力」而行,現在做不到,來日方長,日後有可能做得到,因此不要讓孩子永續的能力失去了,給孩子自信,他就會告訴自己:我行、我能,我再加加油!自己會為自己加油,未來就會有獨領風騷的機會!

將來的時代是創意取勝的時代,創意就是把兩個不相干的東西結合在一起,例如:WALKMAN就是結合Walk和Man的兩個概念而創造出來的;水管是因為澆花的人要澆好幾處不方便而發明的;透明電梯是因為除了上樓梯外,還想看風景的想法而產生的。

家長必須要常常聆聽孩子的心聲,當孩子有時候突發奇想時,千萬不要罵他胡思亂想,而是叫他好好再想一想。家長是孩子的推手引領者,如何把孩子珍貴的東西引發出來,並將孩子從幻想世界慢慢導入現實是家長的責任。

------------------------------------
把孩子的體力健康找回來

如果孩子不健康他所跑的人生是短路不是長路,擁有健康身體能夠讓學習產生1.75倍的效率。

建議每個家庭建構一個運動時間,我們家是騎腳踏車,兒子稱它為「發現台北的秘密花園」,因為和他們一起騎腳踏車,我發現台北的美,甚至發現住家(木柵)附近特別漂亮的地方和小湖泊。

你對自己住的地方了解嗎?是否能夠讓孩子有美好的回憶?和他們一起去織夢?

------------------------------------
和孩子一起編織夢想

讀者文摘上有個故事:老師告訴小朋友每個人只要捐出5元就能幫助非洲的人鑿一口井。有個小朋友回家跟媽媽要5元,媽媽說我們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這5元。後來老師說上次我說錯了,鑿一口井應該是 5000元,於是 那個小朋友號召全班同學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錢,加上企業的贊助,最後完成了這個夢想!因此,絕對不要小看孩子,他們有無限的可能性。希望每個父母能幫助孩子 圓夢,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給孩子機會,他們一定可以做得到!

我和孩子一起去溯溪時,原本很擔心他的安全,有次他跑太快,不小心跌倒了,他反而告訴我這裡有窟窿,你要小心喔!如果不給孩子機會,他的這種特質(關心他人)會出不來!

我會帶孩子和我去球場,自然而然他很喜歡球類運動,也精通許多球技!也會自己看NBA(主動去學習),有次和一位年長者比賽他故意比輸,他告訴我他讓他的(會為別人想)

這世界原本就是風風雨雨,重要的是如何跨越面對風雨,孩子有一天終究會離開學校,還會一個人去面對嚴酷現實的生活;所以要有生命,有夥伴朋友助力,如果擁有這些特質,就會有機會!

讓孩子開心一點,歲月轉瞬即過,這些事不趕快去做,以後就做不到!

by You Look
Categories: , , , | Leave a comment

不必花大錢,你也能養出資優生

孩子的成長總是充滿驚喜。父母該把握哪些重點,才能讓孩子如同不斷 盛開的花朵,湧現更多潛能跟智慧?

文.朱芷君

天下父母心,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優秀、高人一等,成為人人稱羨的「資優生」,也因此坊間有許多標榜開發大腦的工具或課程,甚至補習智力測
驗,企圖「激發孩子潛能」。

大腦的確具有無窮潛力和可塑性,卻並不代表依靠某種技術,就能達到開發大腦的目的,事實上,錯誤的學習方式,反而可能侷限大腦的吸收力。

例如填鴨式的補習,「除了分數不會增長任何東西,因為它只是讓你習慣某種考題,對於大腦學習沒有效果,」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指出,標準答案只會讓神經連結的可能性減少,「是扼殺創造力最大的元兇。」而不少父母迷信資優,甚至千方百計送孩子去補習以考上資優班,「這對孩子是很不利的,」洪蘭直言,補出來的「人工績優」和真正資優不同,靠反覆練習進入資優班,只會發現別人行你都不行,「很快就自信心崩潰,父母這樣是害了小孩。」從建中資優生的例子來看,這些同學並沒有接受特別的訓練,他們的父母以開放的態度,為孩子創造學習的沃土,自由探索、發現自己的天賦,反而發展得更好。

國外研究也發現,即使智力會受基因影響,天生有別,但並不代表孩子的成就註定被限制,「只要準備好豐富頭腦的活性化環境,誰都可能發揮驚人的創造力和學習能力,」長期從事人類潛能教育活動的韓國腦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承憲指出。他認為,多累積不同的生活經驗,有益孩子腦部發達,反而重複上學、補習、寫功課這種單純的活動,容易讓大腦陷入疲累,「讓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多看、多聽、多體驗是最好的。」「看起來孩子只是在玩泥巴,其實他正在學習,」紐約奧斯威戈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達威爾指出,應該給孩子更多自由和時間探索。不管是運動、音樂或其他活動,都有助提升孩子的專注、紀律,刺激心智發展。

這次採訪的建中資優生,休閒興趣都很廣泛,在國際奧林匹亞地理競賽得到第二名的陳柏安更說,他需要專心玩夠了,才能專心讀書。「千萬別因為成績不好就禁止孩子玩樂,要儘量讓他做些快樂的事,」李承憲提醒,除了抒解負面情緒,盡情嬉戲更有助孩子專注於其他學習,培養課業方面的耐性和集中力。

為了開拓孩子的腦部能量,他建議父母採取以下態度:

■ 成為孩子的導師。

孩子具有敏銳的反應能力,對於父母親的言語、想法、感覺、行為舉止可說像在複製一樣。當父母秉持正確的價值觀和健康的身心,孩子的腦波較能安定。相反的,若父母缺乏自我重心且容易動搖時,孩子也會受到影響而出現不安和混亂。

■ 讓孩子做腦的主人。

認同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著與生俱來無限的潛力。不要一味以「別人都這樣做,我當然也應該這樣」的心態,盲目消耗孩子的能量。

■ 把「你能」的自信深植在孩子心中。

「我能辦到」的自信心會活化腦內正面的迴路,使得頭腦運轉保持最佳狀態。耐心觀察孩子擁有的才能和素質,鼓勵他的長處。當被讚美時,腦內會分泌令人愉快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自然產生「下次要做得更好」的意願。

■ 尊重孩子的想像力和夢想。

想像力是開發大腦潛能的有利工具。積極引導孩子築夢,協助他在腦海中想像夢想實現的樣子,深信會實現,他就能不斷挑戰直到變成真實的成果。每個階段都是黃金期大腦是漸進式成熟,每個階段各有發展目標,例如0~3歲是藉由運動和感覺體驗達到學習,而更高層次的邏輯思考學習,是9歲之後逐漸展開。孩子出生第一年,應盡可能多花時間互動,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對幼兒大腦發展影響深遠。

要在家中為學前幼兒製造多聽、多說、多讀的環境,「尤其多接觸不同種類色彩繽紛、會發出聲音的安全玩具,更有助認識物體的形狀和質感,」達威爾教授建議。

小學階段是身體及大腦重要的成長時期,這時期建立的慣性,將影響孩子終生。此時被喻為科學之腦的頂葉,及被稱為語言之腦的顳開始發展。顳葉負責外語、聽覺機能,7~12歲間,語言的理解力和字彙持續增加,是學習第二外國語的好時機,太早學習或遲至青春期才開始會降低學習效果。

負責空間立體概念,及邏輯、數字、抽象推理的頂葉,在7~13歲迅速成長,這時孩子將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喜歡追根究柢。

此外,7~11歲間,大腦管理動作技巧的區域開始茁壯,許多孩子此時會對運動感興趣,這幾年中學習及訓練運動技巧,效果較能持久。

而更重要的被喻為大腦總司令,掌管判斷、計劃、解決問題能力的前額葉,在小學階段發育再度活潑,「適合好好鍛鍊大腦,」日本腦科學專家,東北大學教授川島隆太指出,前額葉能感受情緒,處理資訊做出判斷,推測對方的想法,也掌握著創造力、人際關係。

前額葉發達的動物只有人類。這個時期,大量閱讀、書寫、計算,及使用到雙手的活動如摺紙、料理,都有助於活化前額葉。廣泛閱讀能促進腦神經細胞的連結密度,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及思考力。好幾位建中資優生表示,從小就有閱讀習慣,父母也購買大量的書籍給他們。

正確的生活習慣也很重要,飲食、睡眠、休閒運動搭配良好,大腦的燃料才能源源不絕。配合大腦的生理時鐘身體運作有明確的生理時鐘,腦部活性也會跟著改變,有些時刻適合集中思考,有時則必須休息。

父母可以根據大腦運作的節奏,協助安排適合孩子的活動,讓學習更事半功倍。

早晨:效率最高的時段

早餐過後3小時,約10點~12點是大腦的黃金時間。此時腦部的活性最高,判斷力和思考力都很活躍,適合處理有難度的問題或創造性發想。睡醒時大腦能量最低,最好為孩子準備營養豐富的餐,飽滿一天的能源。葡萄糖是腦活力的來源,葡萄糖不夠造成低血糖時,腦部會陷入缺氧狀態,打呵欠、遲鈍。米飯、麵包、麵食等澱粉類都能提供葡萄糖,又以全麥、雜糧等多醣類較佳,能使血糖緩緩升高,穩定供應所需能量。

正式學習活動開始前,可以先做5~10分鐘的「大腦暖身操」,包括朗讀、簡單的計算,根據川島隆太實驗,做過朗讀、計算再進行單語記憶測試,成績比大腦沒有暖身提高20%。研究顯示,孩子對於同一項科目的集中力只有約4 0 分鐘,可依此來劃分學習的段落,暫時休息,恢復大腦的集中力。學習也不一定只是在書桌前唸書寫功課,音樂、才藝等活動也包括在內。

■ 午後至傍晚:

創意比填鴨有用的時段中午12點後腦部機能會下降,直到下午3點左右活性都較為緩和。除了小睡片刻,也很適合讓孩子盡情遊戲,「現代孩子都太忙,大腦反而需要清閒的時光,對培養創造力大有幫助,」川島隆太表示。

隨便孩子做什麼活動(但不適合看電視和看漫畫,會讓大腦進入放鬆狀態、活動降低),讀課外書、畫畫、下棋、出去找朋友玩都好。放假時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點心,或一邊做家事一邊親子對話,既增進情感又幫助大腦靈活。

■ 晚上:

放鬆與充電的時段隨著夜幕低垂,前額葉活動也逐漸減退。吃過晚飯,適合親子家庭活動,聊天、看電視、玩電腦遊戲等,放鬆心情。

充足睡眠對大腦的發展影響很大,小學生至少要熟睡8~9小時,最好10點前,低年級孩子則應在9點時準備上床。協助孩子發展智能、運用腦力,是長遠的過程,目標不在於短期的成績表現。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天賦,「最佳的智力指標是孩子快不快樂、是否具備好奇心與學習動機,樂於扮演不同角色,」加州大學長灘分校教授史科恩蕾樂認為。在不同階段予以適當刺激及多元化的體驗,幫助孩子成為腦筋靈光、思想豐富的人,才是一生受用無窮的禮物。

by You Look
Categories: , , | Leave a comment

20種兒童不宜常吃食物

醫學專家在此提醒家長,以下20 種食物兒童不宜常吃多吃,否則,有害無益。



1、 桔子:桔子含有葉紅素,吃得過多,容易產生『葉紅素皮膚病』腹痛腹瀉,甚至引起骨病。



2、 菠菜:菠菜中有大量草酸,草酸在人體內遇上鈣和鋅便生成草酸鈣和草酸鋅,不易吸收而排出體外。



3、 雞蛋:雞蛋若吃得過多,會增加體內膽固醇的含量,容易造成營養過剩。



4、 濃茶:濃茶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在人體內遇鐵便生成鞣酸鐵,難以被人體吸收,容易造成人體缺鐵。



5、 果凍:果凍是由增稠劑、香精、著色劑、甜味劑等配制而成,這些物質吃多或常吃會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和智力健康。



6、 鹹魚:各種鹹魚都含有大量的二甲基亞硝鹽,這種物質進入人體後,會轉化為致癌性很強的二甲基亞硝胺。



7、 泡泡糖:泡糖中的增塑劑含有微毒,其代謝物苯酚也對人體有害。





8、 糖精:大量食用糖精會引起血液、心髒、肺、末梢神經疾病,損害胃、腎、膽、膀胱等臟器。

9、 豆類:豆類含有一種能致甲狀腺腫的因子,可促使甲狀腺素排出,結果體內甲狀腺素缺乏,機體為適應這一需要使甲狀腺體積增大。



10、人參:兒童食用人參會導致性早熟。



11、罐頭:罐頭食品中的添加劑,對正發育的兒童有很大影響,還容易造成慢性中毒。



12、 爆米花:爆米花含鉛量很高,鉛進入人體會損害神經、消化系統和造血功能。



13、速食麵:方便面含有對人體不利的食用色素和防腐劑等。



14、葵花籽:葵花籽中含有不飽合脂肪酸,兒童吃多了會影響肝細胞的功能。



15、可樂飲料:可樂飲料中的咖啡因,對兒童尚未發育完善的各組織器官危害較大。



16、動物脂肪:兒童常吃或多吃動物脂肪,不僅會造成肥胖,還會影響鈣的吸收利用。



17、 烤肉串:羊肉串等火烤、煙熏食品,有強致癌物。



18、巧克力:兒童食用巧克力過多,會使中樞神經處於異常興奮狀態,產生焦慮不安、肌肉抽搐、心跳加快,影響食欲。



  19、食鹽:兒童食鹽過多,成年後就容易發生高血壓、冠心病、胃癌等疾

病。



20、豬肝:含大量膽固醇,兒童常吃會昇高體內膽固醇含量,成年後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by You Look
Categories: , , | Leave a comment

玩具如何消毒

嬰幼兒的健康與家居環境的清潔密切相關,父母們都懂得這個道理。但是孩子們最經常接触、有時還放在嘴里咬的玩具該如何清潔和消毒呢?有些媽媽擔心清洗后會影響玩具的功能,比如一些電動玩具;有些媽媽擔心消毒劑殘留在玩具上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怎樣做才是正確的方法呢?

  首先家長要明確的概念是,我們清潔和消毒玩具的目的不是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完全無菌的環境,而是經常地、及時地用清洗消毒的方式來降低不斷繁殖著的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內細菌病毒的數量和濃度。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干凈”和“清潔”的概念。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專家崔玉濤說,生活在完全無菌環境的兒童反而容易生病,因為孩子的免疫系統得不到鍛煉和發育,就會變成易感人群,一旦接触少量的細菌病毒就會生病;如果能經常地接触少量的細菌病毒,反而會使人的免疫系統保持一種積極的活躍的狀態,有利於嬰幼兒免疫系統的發育,保持嬰幼兒身體健康。

  ●關於玩具的清潔消毒我們應該掌握的原則有:

  第一,玩具在購買后應先清潔再給孩子玩。從商店買回的嬰幼兒衣物、玩具、用品雖然是新的,也應該先清潔再給孩子使用,如果是別人贈送的東西更要這樣做。玩具在生產、包裝、運輸、售賣的各個環節不可避免地會沾染到一些看不見的細菌病毒,清洗一下再給孩子玩會更安全。

  第二,玩具清潔消毒的頻率通常以每週一次為宜,家長也可以根據玩具的使用頻率和材質靈活掌握。週末的時候可以告訴孩子玩具也要洗個澡,然后和孩子一起做,清潔玩具的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衛生習慣和勞動能力。有些家庭請保姆幫助清潔家居環境,家長要叮囑保姆不要用同一塊抹布到處擦,尤其不能用清潔家居的抹布來擦拭孩子的玩具,抹布上附著著大量的細菌病毒,用清潔家居的抹布來擦拭玩具,只會越擦越臟。

  第三,要選擇適合的清潔消毒用品。崔玉濤大夫提醒家長,應該選用嬰幼兒專用的清潔劑、消毒劑,不要用普通的消毒劑為孩子的玩具消毒,因為這些消毒劑可能會對孩子的呼吸道產生刺激。

  第四,玩具洗滌后要用大量清水沖洗(電動玩具除外)。用流動的清水沖洗非常重要,可以盡量減少洗滌劑的殘留。玩具清洗后要在通風和陽光直射處晾晒,徹底風干。所謂“干凈”,包含兩個概念,“干”和“凈”。“干”很重要,在干燥的環境下,細菌病毒的繁殖速度比在潮濕的環境下要慢得多。

  ●根據玩具不同的材質和類別,清洗消毒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毛絨玩具的清潔 】

  可使用:嬰幼兒專用的洗衣液

  毛茸茸、触感柔軟、憨態可掬的毛絨玩具是孩子們的最愛。毛絨玩具與我們穿的衣服材質很接近,我們用一些嬰幼兒專用的洗衣液來清洗就行了,抗菌防螨功能的更好。因為洗衣機內也會積存繁殖一些細菌病毒,所以最好手洗毛絨玩具,充分漂清后在向陽通風處懸掛晾干,陽光中的紫外線也可以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

  ★【塑膠玩具的清潔 】

  可使用:干凈的毛刷、嬰兒專用的奶瓶清潔液

  塑膠玩具是最常見的玩具,每個家庭都有很多。塑膠玩具與奶瓶的材質相近,我們可以用嬰兒專用的奶瓶清洗液來清潔它們。在干凈的嬰兒浴盆或家庭浴缸內注入清水,放入塑膠玩具,用干凈的毛刷蘸取嬰兒專用的奶瓶清潔液刷洗塑膠玩具,然后用大量的清水沖洗干凈,放在網兜內懸掛晾干,也可以放入干凈透氣的塑料籃筐內自然風干,且要日晒和通風。

  ★【固齒玩具的清潔 】

  可使用:奶瓶刷、嬰兒專用的奶瓶清潔液、奶瓶消毒鍋;餐具消毒柜

  孩子到了長牙齒的時候總要咬一些牙膠來磨牙,這些直接接触孩子口腔的玩具該如何消毒呢?固齒玩具的清潔消毒要嚴格一些,有些固齒玩具都可以用消毒奶瓶的方式來消毒:在刷洗奶瓶時,可以同時用奶瓶刷和奶瓶清潔液把固齒玩具也刷洗干凈,然后與奶瓶一同放入奶瓶消毒鍋內用高溫蒸汽消毒。不能用高溫消毒的固齒玩具也可以放入家庭用的餐具消毒柜,用紫外線和臭氧來消毒。為了慎重起見,在購買這類玩具時,家長應仔細閱讀說明書或詢問導購員,弄清您所購買的固齒玩具可以用什麼方式消毒,不能用什麼方式消毒,以免造成玩具損坏或材料變質。

  ★【木制玩具的清潔】

  可使用:干凈的紗布或手帕、嬰兒專用的奶瓶清潔液

  木制玩具以其絕佳的手感和益智功能越來越受到家長和孩子們的青睞。但木制玩具在潮濕的環境下容易發黑霉變。我們在清潔木制玩具時,先用一塊干凈的紗布或手帕蘸取奶瓶清潔液擦拭木制玩具的表面,再用大量清水沖洗,最后用干凈的紗布或手帕把木制玩具表面的水珠抹凈,每件分開擺放在清潔的平面上晾干,晾晒時還要翻動一下,讓不同的側面都能充分干燥。

  ★【電動玩具的清潔 】

  可使用潔凈的濕布;無菌紗布和75%醫用酒精

  電動玩具的清潔是家長們比較頭疼的,擔心不小心進水會損坏里面的電子元件,使玩具喪失功能。在電動玩具清潔前要先拆下電池,然后用潔凈的濕布擦拭。想徹底消毒電動玩具,可以從葯店購買無菌紗布蘸取75%醫用酒精來擦拭表面,等酒精完全揮發殆盡后再給孩子玩。

  ★【戶外玩具的清潔 】

  可使用:干凈的布塊或毛巾、肥皂、水;75%醫用酒精

  有些家庭在庭院里為孩子安放了秋千、滑梯等

  戶外玩具。這類玩具用干凈的布塊或毛巾、肥皂、水來清潔就行了。如果想徹底消毒戶外玩具,可以用干凈的布塊或毛巾蘸取75%醫用酒精來擦拭。

  ●有些忙碌的父母可能沒有太多時間和精力很經常很細致地清洗消毒家中的玩具,沒有關係,即便只用清潔的濕布經常擦拭玩具表面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家長還要提醒孩子從外面回家后,不要馬上触摸家中的玩具,應洗過手再玩,這樣就不會把外面的細菌病毒帶回家了。有些拿到外面玩的玩具,回家后應及時用肥皂和水清洗后再給孩子玩。對於那些已經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孩子,家長可以更輕松些,定期用肥皂和水清潔玩具就可以了。

--------------------------------------------------------------------------------

玩具清潔法 細菌走開 健康滿分
玩具對孩子的成長過程來說,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小朋友必須經由手接觸玩具,或是正處一歲左右口腔期的幼兒,容易把玩具放到口中,若是玩具充滿著細菌,很容易病從口入,因此玩具的清潔與保養就萬萬不可忽略。
報導╱劉詩翎 

材料工具
嬰兒油或綿羊油、酒精、牙刷、棉花棒、布、洗衣袋、漂白水。

消毒水diy
將漂白水稀釋,比例為1:99,漂白水1,水99的量去稀釋,就可以將玩具清潔殺菌。

可水洗的

塑膠類

1 將沒有裝電池的塑膠玩具放進水中,倒入漂白水稀釋,浸泡約30分。

2 利用牙刷將有髒污的部分刷洗,再用清水沖洗乾淨。

3 最後再用乾淨的布將玩具擦乾淨,再放進乾淨的玩具箱來存放。

小叮嚀
因為消毒水的濃度非常低,所以浸泡過後只需用清水沖洗一次即可,若是不喜歡消毒水的味道,則可多沖洗幾次。

布質類

1 洗滌前,把玩具放入1:99的稀釋漂白水中浸泡30分鐘。

2 再利用牙刷將有髒污的地方刷洗乾淨。

3 將布質玩具放進洗衣袋中,再以一般洗衣程序進行即可。

小叮嚀
洗滌前一定要看清楚標示的洗滌說明,標示上載明可使用水洗者才能使用以上方法,以免入水後造成玩偶變形或產生起毛球的現象。

芭比類

1 娃娃的頭髮就跟人洗髮的程序相同,用洗髮精先洗髮再潤髮。

2 身體就以塑膠玩具的方式清潔即可。

不可泡洗

絨毛類

1 絨毛娃娃較不能水洗,但可用毛巾沾消毒水輕輕擦拭,再沾清水擦拭一遍。

2 拿至太陽底下曬曬陽光,也能趕走藏在毛絨絨娃娃裡的細菌。

3 送至洗衣店乾洗是不錯的選擇。

小叮嚀
家中若有會過敏的孩童,應避免絨毛玩具及容易發霉的布質玩具。若不得已就要照上述方法來清潔,並常拿出去曝曬,建議選擇不易沾灰塵,好清潔的玩具,如塑膠類。

木製類
可用嬰兒油或綿羊油來擦拭,或用稀釋的酒精或酒精棉片擦拭,再用乾布擦拭一遍。

小叮嚀
◎因木質材料的玩具容易潮濕生蛀蟲,所以不能水洗,除非選擇有上漆的木質玩具。若玩具表面上過浸泡漆,就可以水洗並陰乾即可。
◎而好的木製玩具是比較耐玩也比較安全的玩具,保養上也不困難,長期擺放若讓木頭變黃,只要用磨砂紙磨一磨即可。

電子類

1 用布沾些酒精或以1:99的稀釋的漂白水來擦拭塑膠殼。

2 隙縫處可用棉花棒或牙刷來清潔,再以乾淨的布沾水擦拭一遍。

小叮嚀
◎有裝電池的玩具,如會動的玩偶、玩具電子琴、音樂鈴等,這類玩具也不能泡水來清洗。
◎若有外層布料,如衣物等,可先拆解下來。

維護保養

看說明
在使用說明中應標明維護保養或清潔的方法,如圖說明要以溫水30度來清洗玩具。嬰兒玩具應注意是否有清潔或消毒方法。

要檢查
3歲以下兒童的玩具,應要定期檢查,如螺絲釘是否鬆動;毛絨玩具上的小零件是否鬆脫;塑膠玩具的外殼有否破裂引起其他危險的產生等。

要清潔
乾電池用完應及時取出。童車應定期進行加潤滑油防等保養工作。絨毛玩具應定期乾洗或以擦拭方式再曬太陽,以減少細菌滋生等。

小撇步
沾有化妝水的化妝棉用完不要丟,也可利用內含少許的酒精成分,來隨手清潔擦拭塑膠玩具唷!

娃娃的布料外層衣物脫下後,可以洗衣程序方式進行,或用冷洗精浸泡來洗淨。

選購玩具注意事項
1 歲左右的寶寶處於懵懵懂懂的階段,常因好奇心及口腔期等因素將玩具放入嘴巴,加上寶寶的肌膚細嫩及抵抗力較脆弱,所以在選購時必須特別注意下列事項。
★ 玩具上彩色漆料是否為無毒漆料,防止寶寶因長期咬食而造成漆的脫落。
★是否可清潔或可使用特殊清潔液清潔,防止細菌的滋生。
★玩具接合處是否平滑,避免割傷寶寶。
★絨毛玩具之毛長是否過長,是否容易脫落,避免引起寶寶的呼吸問題及滋生細菌。
★玩具的材質是否堅固,避免碎裂而割傷寶寶肌膚。
★有音樂的玩具其分貝不宜過高或尖銳,而影響寶寶的耳膜及EQ的發展。

專家說
蔡淑美說, 除了定期清潔保養玩具,家長還可準備乾淨的收納箱來存放洗淨的玩具,避免與其他物品混雜或散落各地,才能更加延長玩具的壽命。她還建議家長,利用廢物來收納玩具,如塑膠盒、冰淇淋盒或鞋盒。父母親也可以在容器上貼上文字或圖片標籤,讓孩子很容易辨認,孩子同時學會了辨認圖片、文字還有分類整理及物歸原處的好習慣。

Friday, June 11 by You Look
Categories: , | Leave a comment

寶寶不好好吃飯怎麼辦?

寶寶不好好吃飯怎麼辦

有寶寶的媽媽十有八九都會有這樣的抱怨:「寶寶吃飯怎麼這麼費勁兒呢?為什麼就不能如我所願地痛痛快快地乖乖地把飯吃完呢?……」

追著喂 寶寶每天吃飯都要大人在後面追著喂,一頓飯下來,話沒少說,路沒少走,可寶寶卻沒吃多少。真不知這種「追捕」餵飯到何時才會結束?
專家支招 「追捕」應立即停止,讓寶寶和你們一家人坐在一起共同進餐,日子長了,媽媽們就會發現,在用餐時間,寶寶得到的不只是食物,他還在學習社交技巧,如:如何使用餐具,如何分享和品嚐食物。
給寶寶安排一個固定的座位,高矮要適中,最好是專為寶寶設計的兒童高腳座椅。
孩子的模仿力是驚人的,如果一起進餐的大人們對食物吃得津津有味,那麼寶寶也許會對食物更感興趣。
吃飯就像種糧食 寶寶每次吃飯都會灑好多米粒,菜葉,而且飯還剩一大半呢,可是已經涼了,還是讓媽媽來喂吧!
專家支招 千萬別剝奪孩子自己進餐的權利。
給寶寶選擇一個較深的餐具,這樣他就能用勺子將食物舀起,盡量避免灑得到處都是。
在寶寶的高腳座椅下面鋪一張塑膠桌布或報紙,使清潔地板容易一些。
孩子吃飯速度慢,因此媽媽在每次給孩子盛飯時應該少盛勤添,這樣就會避免吃涼飯。
即便寶寶吃了一身,灑了一地,也不要過多地埋怨,因為這是寶寶「學藝」必須經過的過渡階段,媽媽需要冷靜和耐心,最好的辦法就是滿足寶寶提出的「我自己來」的要求,並且鼓勵寶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是,有的事也是必須嚴加制止的,那就是寶寶把食物扔在地上,或扔到別人身上。
手是寶寶的餐具 寶寶吃飯的主要餐具就是手,見了什麼都是下手抓,旁邊的勺子就像沒看見似的,即便是用勺子,方法也是怪怪的,教了很多次也不會。
專家支招 吃飯的姿勢很關鍵,這是確保寶寶自己順利進餐的前提。
身子坐正,一手扶碗,一手拿勺。
拿勺的方法應像成人拿筆的方法一樣,不要大把握勺,也不要反握。
寶寶總是這不吃那不吃 費盡心思,辛苦半天做的飯,可寶寶總是這不吃,那不吃,或是沒吃兩口就說飽了,真不知是我的飯菜做的不香,還是他的胃口就這麼小。看著他長得像個「豆芽菜」似的,真急人呀!
專家支招 習慣是培養出來的,飲食習慣也是如此。
別指望你的寶寶什麼都吃,因為他是不斷長大的,慢慢地他也會形成自己的習慣和口味。
想一想,寶寶是不是在吃飯前不久進食了太多的零食或是含糖量高的果汁,如果是這樣,就不要自責自己的廚藝水平了,因為寶寶此時的血糖濃度高,沒有飢餓感。
多給寶寶提供多樣的食物,如果他不喜歡吃魚,也許會喜歡吃羊肉;如果他不喜歡吃炒過的青菜,也許會喜歡吃煮在湯裡的青菜;如果他不喜歡吃煮雞蛋,也許他會喜歡吃蛋羹。總之,此時倒是考驗媽媽廚藝的時候了,把食物做得顏色鮮艷些,造型有趣些,寶寶會更喜歡的。
給寶寶吃一種他從未吃過的食物時,應該待他肚子餓時,這時他會比較容易接受「新鮮」食物。
更重要的是,媽媽和寶寶周圍的人要有正確的飲食習慣,如果你自己是一個挑食的人,你的寶寶也會跟著學,挑食的幾率會大大增加。
最愛吃「垃圾食物」 寶寶最愛吃洋快餐了,一頓能吃下一個漢堡,一份薯條,一杯大可樂,外加一個冰淇淋,雖然我也知道有些洋快餐屬於「垃圾食物」,但是只有這時寶寶吃得最多,也最高興。經常是拗不過他,就滿足他了。
專家支招 多數寶寶都擋不住洋快餐的誘惑,媽媽要把握住「量」。
沒有必要完全禁止寶寶吃薯條、漢堡等洋快餐,但一定要限定場合。
不要讓寶寶吃這些吃個飽,更不能代替正餐。
出於對整體健康和牙齒的考慮,應減少或避免讓寶寶飲用甜味飲料和汽水,如可樂等。
孩子討要「垃圾食物」時,媽媽要有自己的原則,不能讓步。
對親戚朋友們說:別把「垃圾食物」當做禮物送給寶寶。

by You Look
Categories: , , , | Leave a comment

36種教出資優小孩方法

傳統的智力評量大多是以單一智能的方式進行。美國哈佛大學Howard
Gardner教授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證實,幼兒的智能會展現在不同領域(包括:語言、邏輯數學、空間、音樂、肢體動覺、人際、內省、自然觀察等智能)之中。在現在多元化的社會中,也需要多元的人才,各自發揮不同的智能。

兒童的發展有兩個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一是遺傳,另一個則是環境。遺傳受到父母親的基因決定不可控制,但遺傳還需要在對的時間,有適合的環境做配合,才能將幼兒真正的能力展現出來。義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博士認為幼兒並不需要成人的教導。成人要做的只是為幼兒預備一個對的環境,在這環境中的空間佈置、成人、玩具等所有的一切都會對幼兒的發展造成關鍵性的影響。在此提出以下幾點給父母的建議,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因為父母的幫助,而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1.讓你的孩子有機會探索自己的興趣。(認識自己)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法單向的學習方式讓大部分的人習慣於接受,無法從學習中發覺自己的興趣所在。培養個人的興趣可以為生活帶來許多樂趣。所以,成人應提供孩子豐富的環境,同時允許孩子依自己的方式及步調去學習與探索。在學習的過程中成人避免為孩子帶來壓力造成反效果.營造愉快的學習經驗,先引發孩子對於學習的動機才能找出真正興趣所在。

2.讓孩子接觸各種類型的活動,激發孩子潛在的天賦。(潛能開發)提供幼兒接觸各種不同類型活動的機會,如﹕音樂、藝術的欣賞、動植物的照顧、天文地質的探索、身體律動的練習等,不要預設孩子該學得多少的結果,成人可以從旁觀察在不同領域的學習活動中去發覺幼兒的潛在能力。如:在進行音樂欣賞時,對於旋律節奏特別有反應的孩子,可能代表他在音樂方面是有潛能的。而常常蹲在路邊觀察昆虫活動的孩子,可能對於動物部分的學習是特別敏銳的。

3.允許你的孩子犯錯。(培養正確的判斷力)幼兒由於擁有的知識不夠豐富加上邏輯思考能力不成熟,因此常常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但隨著身心的成長及知識的增加,孩子也能擁有能力做出正確的決定。在這個過程中經驗的累積是很重要的,也就是孩子必須有機會練習如何做決定。但在練習的過程中一定會發生做出錯誤判斷的情況,如:在寒冷的冬天卻選擇穿短袖的衣服等.在成人適當的輔導之下,這些錯誤的經驗將會是幫助孩子有一天能做出正確決定的重要基礎。

4.經常對孩子提出開放式的問題。(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問題可以引發孩子對於週遭環境的好奇心,讓孩子動頭腦思考。但問問題的方式很重要。Yes/No類型的問句無法真正助長幼兒進行思考,如:是不是這樣?對不對,好不好?最好的提問方式應該是採用開放式的問句,如:你覺得怎樣呢?你有沒有什麼辦法?為什麼會出現彩虹?開放式的發問方式可以從孩子的回應中知道孩子是否真正了解問題的意思並達到幫助幼兒思考的目的。

5.計畫一項特殊的家庭專案。(促進親子關係及開發孩子的創造力)利用節慶,,特殊的日子或是想一個大家都有興趣的主題,全家人共同設計進行一個活動,如:說故事接龍,角色交換日等,分享全家人的創造力,也可以喚醒和開發孩子另一方面的潛能。

6.不要強迫孩子學習(建立愉快的學習經驗)現代的父母都期待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好,每天幫孩子排滿了各式各樣的課後輔導課程及才藝的學習。卻沒有問過孩子是否有學習的意願。主動的有意願的學習才能讓孩子發展出專注力,而專注力是學習的重要條件,被威脅強迫的去上各種課程非但對於孩子沒有任何幫助還可能有不愉快的經驗影響日後的學習。因此,成人要做的不是強迫而是鼓勵,引發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進而主動學習。

7.你可以對孩子有期待,但是必須是合理的。(依幼兒自己的步調成長)每一位父母親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孩子有高人一等的優異表現與成就,因此容易對孩子產生過高的期望。超越孩子能力太多的期待一下子就讓孩子看到自己的無能便會放棄,如果父母親能了解自己孩子的實力給予適當的期待,等孩子達到目標之後再提升標準,很容易便可以達到目標。

8.與孩子分享你的工作。(促進親子關係)在美國的許多城市設有爸爸日媽媽日.。在這一天讓爸爸媽媽帶著他們的孩子一起去上班,讓孩子有機會了解父母工作的內容及辛苦,對於親子關係的互動有很大的幫助。父母認真的工作態度也會成為孩子的典範。另外也會讓親子互動增加許多的話題。

9.為孩子提供一個感官豐富的環境。(敏銳的感官能力)0-4歲是幼兒感官發展最敏銳的階段,需要各種的感官刺激幫助其概念的發展。父母在家中可以提供孩子各種運用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探索環境的機會,如:引起視覺探索的圖形,可供觸摸的不同材質的地板或牆面,能夠動手操作的各種玩具教具及日常用具,聽得到各種不同的聲音刺激,豐富的感官刺激經驗是幼兒在未來發展抽象化概念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依據。

10.保持你自己的學習熱忱,孩子會受到你的影響。(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許多父母常一天到晚叮嚀孩子要唸書要認真,卻不見得有效果。最好的方式其實是透過身教影響孩子。父母本身能夠常常保持對於學習的熱忱及新知探索的渴望,將會透過身教深深的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

11.不要給孩子貼標籤。(自我概念的發展)學齡前是幼兒自我概念發展的關鍵期,還未清楚建立自我概念的幼兒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響.因此,隨便給孩子貼上標籤(如:你還小,等你長大就會了),很容易讓孩子的能力及發展受到限制。

12.全家人經常一起玩遊戲。(促進親子關係)幼兒的生活即遊戲,遊戲即生活。他們天生就具備有遊戲的能力。透過遊戲幼兒可以展現他的能力並進行學習。成人在參與幼兒遊戲的過程中,可以透過觀察了解幼兒的能力及針對其需要協助的部分進行輔導。

13.親子共讀。(培養良好的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必須從小養成。根據一項研究,在孩子童年早期經常有機會坐在成人膝上聽故事、看故事的孩子,長大之後較容易有良好的閱讀習慣。

14.使用一些幽默,笑話和有趣的故事以激勵孩子的創造力。(發展創造力)

15.不要對孩子做的事情有過多的挑剔和評斷。(增強孩子好的行為)當孩子拿著他的作品與你分享,滿心期待能得到你的肯定時,千萬不要用成人的高標準來評斷。學齡前的幼兒尚未脫離自我中心的階段,成人任何一句批評的話都可能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傷害。成人應學習多使用能傳遞正向訊息的語言(如:你用了好多的顏色、有紅色、藍色和黃色。色彩真豐富),盡量減少使用負向語言(如:你怎麼畫得這麼亂,顏色太多了。)正向的訊息能讓孩子獲得鼓勵,繼續表現良好的行為。但負向的訊息卻會讓孩子停滯,退縮不敢往前進。

16.幫助孩子學習使用家裡,學校和公共圖書館的電腦設備。(增進學習的能力)在這個科技進步的時代中,若能善加利用媒體科技,即使不出門也能知道天下
事.學齡的孩子可以學習使用電腦,運用科技的進步讓孩子的視野觸角伸得更遠更廣。

17.與孩子談話並學習傾聽。(情緒的抒發)每天花一點時間與孩子談天是很重要的。藉由談天的過程了解孩子的想法及需要。在這過程中成人需要學習傾聽的技巧,許多的父母還沒有等孩子把話
說完就急著要糾正孩子錯誤的觀念。這種舉動會讓孩子不願意再與你分享她的想法,造成親子之間的隔閡。

18.當孩子完成家事,給予肯定。(培養責任心)2-4歲的孩子喜歡模仿成人的行為,因此開始對做家事充滿了興趣,成人若能為孩子預備適合的工具(如:小尺寸的掃把托把吸塵器等)並且給予孩子適當的工作範圍(幼兒能力可以完成的部分)。孩子可以從做家事中逐漸發展出責任感。

19.全家一起外出遊覽新的地方。(擴大孩子的視野,增廣見聞)放假時全家一起外出旅遊,除了可以藉由愉快的氣氛增進親子之間的關係之外,旅途中的所見所聞也能擴大孩子的視野,豐富孩子的知識.為了讓每一次的旅行都能讓孩子收穫滿滿,建議成人在一開始就讓孩子參與旅行的計畫,全家人一起收集資料,討論行程的路線,並事先對於當地的文化做一番了解.真正抵達時當地對於一定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在行程中成人也應該鼓勵孩子多運用其感官做觀察及比較並發現異同以培養孩子的邏輯思考能力。

20.提供孩子扮演類型的玩具。(促進社會行為及想像力的發展)如:洋娃娃、絨毛動物、偶、廚房用具、各行各業的工具及服裝等,幼兒透過扮演遊戲中角色的扮演學習社會性行為,了解社會真實的樣子。成人可以在家中的一個角落為孩子佈置一個扮演區,只需用矮櫃做一個簡單的區隔或找一個裝大型電器用品(如:冰箱)堅固的紙箱,在其中擺放幼兒扮演所需的道具,(道具必須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幼兒才會知道如何使用)

21.給孩子自由的時間可以做白日夢和幻想。(激發創造力)允許孩子有成人期望以外的答案,這些答案很很可能是創造力的來源。

22.和孩子一起分享成功人士生平的勵志類故事。(提供好的學習模範)幼兒吸收性心智的特質讓幼兒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環境中所提供的成功典範故事分享,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影響幼兒的思考模式和行為表現。

23.不要用酬勞賄賂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幼兒需要鼓勵以促進良好行為的表現,鼓勵可以透過許多不同的型式。其中最不適切的則是用物質來鼓勵孩子。這樣的鼓勵方式會讓幼兒產生錯誤的價值觀,而且人對於物質的慾望是無止盡的。

24.
建議孩子加入他感興趣的小團體。(促進社會行為發展)團體生活可以幫助孩子脫離自我中心的想法,調整自己的態度,表現出符合社會期望的行為。成人可以協助幼兒選擇一個團體,如:教會中的主日學學校、幼兒音樂班或社區中所成立的親子互動團體。透過團體的互動幼兒漸漸發展出社會生活的技巧並達到社會化。

25.和孩子討論新聞以激發他的興趣。(關心社會)以適合幼兒的方式與其討論新聞時事,能幫助幼兒融入社會生活,了解自己也是社會的一員五花八門的新聞內容能引發孩子對於社會的關心。不過在引導幼兒關心社會的同時,成人也要注意到有些未經處理的新聞畫面及題材是否會對於孩子造成心靈上的傷害.。

26.不要有刻板性別印象。(兩性教育)在現代的真實生活中有許多打破傳統刻板印象的事情,許多在以前由男生擔任的工作現在也可以由女生來做(如:火車司機),許多女生從事的工作現在也可以由男生擔任((如:護士)。成人提供給孩子的玩具和遊戲不要過分強調刻板性別角色,以免與幼兒在現實生活中所見有落差,同時也讓孩子發展正確的兩性關係。

27.避免拿孩子與其他人比較。(尊重個別差異)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其獨特的能力與性格。因此沒有任何一套標準可以適用在所有孩子的身上,成人更不應該拿孩子做比較。父母只要幫助孩子與自己過去的行為作比較即可。

28.做一對有原則的父母親。(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年齡小的孩子由於環境都很陌生,因此需要一些簡單明確的規則可以依循,特別是有關常規的建立。孩子是否能夠清楚知道規則與父母是否能堅持自己的原則有密契的關係。成人若能堅持原則就可以清楚的讓孩子知道對與錯。

29.給孩子買一些能展現其優點的禮物。(增進自信心)能展現幼兒優點的禮物,可以為幼兒製造成功的機會,增進幼兒的自信心。

30.鼓勵孩子思考他的未來。(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成人可以啟發他的思考,但不要直接告訴孩子該如何做。

31.把家裡變成學習的地方。(促進心智的發展)幼兒的心智發展必需從做中學。因此應善加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機會,幫助幼兒有效的學習。例如:廚房可以是很好的學習數學及科學的地方,洗澡時可以學習浮與沉的概念,照顧動物的活動讓幼兒能認識動物的構造和習性。

32.教導孩子相信自己的直覺和信任自己的能力。(自信心的建立)在日常生活中成人要多多讚美幼兒並肯定其能力。當孩子知道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就會充滿自信。

33.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培養幼兒做決定的能力,和獨立自主的能力)選擇的項目不需要很多,太多的選項容易讓孩子不知道該如何做決定。當孩子做出錯誤的決定而導致不好的結果時,孩子會從失敗的經驗中學習如何做出正確決定的技巧。

34.在家裡設置一個放置孩子作品的角落。(表現自己)固定的作品展示區讓孩子學習大方的表現自己的能力,和他人討論自己的作品,增加與他人互動的話題及語言學習的機會。

35.鼓勵孩子處理他遇到的困難,幫助他學習如何解決遇到的困難。(培養邏輯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多數的孩子遇到問題時都會直接尋求成人的協助,太會幫助孩子處理問題的成人往往教出依賴心很重的小孩。成人不要小看孩子的能力,他們也能夠自己處理一些不太複雜的問題。因此成人應該從旁輔導,給孩子機會自己學習解決問題。

36.能接受孩子的一切,包括優點與缺點。(學習尊重及欣賞每個人的差異)重視幼兒的個別差異,尊重每一個孩子的不同之處,學習去欣賞每一位孩子的優點,如:莉莉在記憶方面的學習成果雖然不佳,但他在理解力的部分表現良好,並包容及幫助孩子改善其缺點。花些時間想一想這些缺點真的非改不可嗎?有時候換一個角度思考會發現其實也沒有想像中的嚴重。

by You Look
Categories: , ,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