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提高專注力. Show all posts
讓孩子愛上數學之數學日記
Friday, July 19
by You Look
Categories:
家教技巧,
提高專注力,
教育寶寶
|
Leave a comment
如何提升孩子閱讀能力
一、克服不良的閱讀習慣
1.音讀
在學校學習文字時,最初是以朗讀或默唸來逐字逐字的唸,因為習慣一直都是如此。所以,當不再被迫接受音讀訓練之後,仍然會規規矩矩的逐字音讀文字。音讀或朗讀這種習慣,讓我們在閱讀各種文章時,造成讀字逐字去了解一字或一字群,反而限制了大腦 "並列處理" 及 "眼腦直射" 的功能。
2.心讀
心讀是一種很難觀察到的閱讀習慣。心讀時人體的任何部位,不論嘴、頭或聲帶都沒有動,只存在一種說話的內在形式:在內心裏始終自言自語,清晰地發出並聽著每個字音。這種毛病也是一種不好的閱讀習慣,它直接影響到閱讀的速度和效率,並且矯正起來又比較困難。採用強制自己深入理解文章內容的同時,強制自己加快閱讀速度的方法一般能逐漸克服這種壞習慣。
3.指讀
指讀是指用手指、鉛筆或尺子等指著一個詞進行閱讀的習慣。這種指讀的單純機械運用不僅會減慢閱讀速度,而且還會把注意力引向錯誤的方向。一個高效率的閱讀者不會注意單詞的位置,也不會在每個單詞上平均花費時間,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要闡明的思想內容上。指讀的習慣實際上妨礙了眼睛運動並限制了大腦的快速活動能力。因此,必須克服這種不良的閱讀習慣,逐漸養成用腦瞬間反應文字資訊的能力。
4.複視
複視指的是讀完一個句子或段落後回過頭去重複閱讀,閱讀能力差的人往往過分依賴於複視以養成一種習慣。改變這種不良習慣的辦法就是閱讀大量難度適宜的讀物,如此就不會因遇到生詞或不太懂的短語、句子或段落而回過頭來再看,以至養成複視的習慣。
5.頭的擺動
閱讀時頭部下意識地左右擺動是閱讀的另一種壞習慣。在閱讀過程中,有些人往往儘量使自己的鼻尖對準正在讀的每一個字。當順著一行字往下讀時,就會輕微地擺動頭部,而當通過頭來看下一行時,就很快轉回去以便使鼻尖再對準書頁的左邊。這種頭的擺動往往意識不到,而正是這種不必要的動作往往對閱讀速度產生影響。其他不良的習慣諸如閱讀時有的注意力不集中;用尺子比著,一行一行地向下移;一面閱讀一面玩弄鋼筆、尺子、鑰匙等物,不時地發出響聲;愛抖動雙腿;過多地進行語法分析;停下查詞典等等。這些不良習慣會直接影響到的思路、降低閱讀速度。
二、眼腦直射提升閱讀能力
1.意識改革
就是將視野保持在開放的狀態下看書,而且盡量的避免集中意識。活用大腦無意識的自動選擇取捨檢視功能來看書。以前在小學所教導的音讀習慣,使我們啟動自動選擇取捨功能,將集中意識以外的閱讀行數,排除於視線之外,因而對於其他不需要的行數,便沒有去啟動大腦的檢索功能。所謂 "大腦無意識的自動選擇取捨功能" 就好比平常晚上自已一個人在家等著遲歸的家人。雖然門外有許多的吵雜聲、狗叫聲、喇叭聲 ... 等。但是聽到遲歸家人熟悉的交通工具回來時,就知道是家人回來一般。
2.自動選擇取捨作用
左腦的作用為邏輯性的思考及記憶,負責理論與分析右腦為接受立體的視覺或影像的認識及音樂的感覺及扮演直覺與印象的角色。當我們在注意某物時,只有在 "目的物" 上有效的使用自己的視野,在意識上可以用的視野我們將它稱為 "習慣性自動視線範圍" 。在眼睛的視野內確實可以看見,但是卻不能有效的使用,而且不很認真看的視野,我們稱為 "被動性視線範圍" 。
3.眼腦直射
電腦軟體教材文章的架構,是以在螢幕顯示一或三或五行以上的文字,而以比一般稍快速,可以輕鬆讀取的速度執行一次讀一行或三行。因為開始學習速讀訓練時,有些人都還會有逐字閱讀並發音的習慣。無意識回就是在視讀時,我們首先會先讀前兩行之後即有意識地閱讀,而無意識回路甚至會以後續的方式來反覆閱讀。而我們在閱讀時,要讓視線範圍保持在最寬廣狀態,若在最寬廣的狀態下來進行閱讀的話大部份都能讀取以意識所在處為中心之左右兩行以上。
人類本身就是先以無意識回路閱讀,然後再以主要意識重讀,最後採用無意識追加的方式,反覆的閱讀,而以更多次的反覆閱讀,在意識與無意識的互相協助下,更能快速地閱讀,而且也比較容易記憶。集中意識的讀書方法,也就是以一般逐字閱讀的方式,循序漸進一字一字讀下去的方法,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淡化意識,活用大腦的檢索功能來速讀的話,學習者甚至可以同時而且瞬間的認識和理解廣大範圍的字群文字,雖然映在視網膜上,但是我們仍不懂它的其含意是什麼,在感覺上好像完全沒有意義的行為,但是即使無法察覺意識,我們的潛在能力,也會因想讀取消失的文字而活動起來,並且持續和眼前所見的現象相符合之處的功能。人類之所以能夠讀書理解,以及掌握書中的內容,實際上都是因為大腦的檢索功能。
一般拙劣性的閱讀或許是閱讀速度和理解率成反比,但眼腦直射猶如身臨其境的能力沒有理解方面的問題。
三、結語
懂得了如何進行閱讀的理論還不夠,最重要的還是努力實踐、實踐、再實踐。一個人的閱讀速度是由各種因素決定的,如知識的多少,語言水平的高低,視域的大小,閱讀的習慣,精神集中的程度 ... 等等。雖然從小就養成優質的閱讀能力很重要,但成人只要下定決心也不難糾正那些不良的閱讀習慣。掌握各種閱讀技巧,注意平時知識的累積,改進閱讀方法,克服在閱讀理解和閱讀速度方面存在的障礙,進行大量的閱讀訓練,就一定能把閱讀理解率和閱讀速度提高一倍,甚至達到更高的水平。
Wednesday, July 14
by You Look
Categories:
成功父母,
提升閱讀能力,
提高專注力,
管教方式
|
Leave a comment
培養孩子組織能力的十個方法
無論在學校或生活中,培養孩子的組織能力,都是成功的關鍵因素。儘管有些人天生做事就比別人有條理,但任何人都可以透過例行或按部就班的方式,協助孩子發展這方面的能力。
據familyeducation.com網站報導,美國學習障礙輔導活動(Coordinated Campaign for Learning Disabilities)編寫出十個方法,能幫助孩子在生活中學習自我管理:
一、使用檢查清單──讓孩子習慣將作業、家務等所有要完成的事情,一一分門別類的寫下來,完成一件事情後,將它畫掉。當所有的事情都畫掉之後,孩子會覺得有成就感。
二、依序完成家庭作業──鼓勵孩子依照難易程度將作業排序,然後先做容易的,再做較困難的。但避免將最多或最難的留到最後一刻才寫。
三、選擇讀書環境──孩子每晚應該在相同的地方讀書。孩子不一定要在臥室讀書,但讀書環境應避免吵雜或容易讓人分心。父母也可以陪伴孩子讀書,這樣可以督導孩子讀書,並鼓勵孩子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
四、選定學習時段──陪同孩子選定每天的某個時段,作為讀書或做功課之用。如果學校沒有規定作業,可以讓孩子複習上過的課程、閱讀課外讀物、或預習學校快教到的課程。
五、動手寫筆記──讓孩子自己親手寫課堂筆記,並整理資料以準備考試。使用有顏色的標籤貼標示出重點及筆記上的頁數,讓筆記更具組織性,以利孩子學習及記憶。用文件夾將「完成」與「未完成」的作業、注意事項、以及需要父母簽名的項目區分開來。
六、每週整理資料──鼓勵孩子每週整理書包、筆記本。考過的考卷可個別用文件夾保存在家裡。
七、建立規律的家庭作習時間──養成孩子定時吃晚餐及上床睡覺的生活習慣,這樣他們白天才有精神上課。父母親可試著將孩子看電視、玩電腦遊戲的時間限定在一天之中的某個時段。
八、在月曆上註記重要事情──將家庭及學校活動的日期記在月曆上,例如:課外活動或重要考試等,這樣能使家庭成員瞭解彼此的活動,避免家庭與學校活動的日期相互衝突。
九、為第二天做準備──孩子睡覺前,應把學校作業和課本放在書包裡。第二天要穿的衣服、鞋子、襪子及該帶去學校的東西也先放一起,以免隔天早上太過匆忙忘了帶。
十、父母從旁協助──正當孩子在學習如何讓生活變得更井然有序時,父母親可以從旁提供必要的協助,例如:幫助孩子影印檢查清單和時間表,提醒孩子自己寫上各事項的完成日期,並把相關資料妥善保存。更重要的是,父母親應以身作則,為孩子豎立良好的典範。
Friday, May 28
by You Look
Categories:
提高專注力
|
Leave a comment
提升寶寶記憶力的六個妙招
妙招一:適當重復法
越熟悉的事物寶寶越容易記住,重復的目的在於讓寶寶加深對事物的印象。故事多講幾遍,寶寶可能自然而然就記住了。經常見到的事物寶寶就能記住。比如,爸爸媽媽想讓寶寶認識各種顏色,不必專門拿色卡進行教育,只要在日常生活中,見到什麼物品告訴寶寶這是什麼顏色,這種顏色多說幾遍寶寶就能記住。以認識紅色為例,當看到紅色的花時,告訴寶寶:“這些紅色的花兒好漂亮,這些花是紅色的。”當寶寶在吃紅紅的大蘋果時,告訴寶寶:“寶寶,你正在吃大大的紅蘋果吧?”如此,很快寶寶就能認識各種顏色。
當然,重復的次數要適度,以寶寶仍有興趣為準,當寶寶對重復厭煩或已經能夠記住時就不要再重復了。
妙招二:形象輔助法
3歲前寶寶對語詞的記憶能力較弱,以情緒記憶、形象記憶為主。因而當爸爸媽媽讓寶寶記憶兒歌、故事、字母、數字等抽象材料時,要配上圖片形象、動作形象或誇張的聲音形象等。比如邊講故事邊做動作,或將故事畫成連環畫,和寶寶一起看著畫面講故事,這些都有助於寶寶對故事的記憶。還比如讓寶寶記家裏的電話號碼,可將電話號碼編成一段樂曲或一首有趣的兒歌,這樣寶寶就能記得又快又牢。當然,在運用形象輔助法時,可以結合運用“聯想法”,將要記的內容想像成熟悉的形象,比如記數字,可以把每個數字想像成熟悉的形象,“1”像筷子;“7”像奶奶的拐杖……
妙招三:任務驅動法
在日常生活中,給寶寶提出各種記憶任務,培養寶寶的記憶習慣。比如週末帶寶寶去動物園之前,讓寶寶留心動物園中有哪些動物、哪些植物、各種動物長得什麼樣、是怎麼去動物園的等等,晚上回家後要求寶寶說給爺爺奶奶或其他人聽。
寶寶復述時可以幫他記錄下來,使寶寶產生一定的成就感。或者在講故事前,讓寶寶注意故事中講了哪些人、他們在幹什麼、說了什麼話等等。
或者晚上臨睡前,告訴寶寶媽媽明天要做哪些事、什麼時間做等等,讓寶寶幫助媽媽記住,到時及時提醒媽媽。第二天,寶寶如能及時提醒,媽媽要給予表揚,激起寶寶的興趣。
特別提醒:給寶寶提出的記憶任務要儘量具體、難度適中,當寶寶完成任務時要及時給予積極的反饋。
妙招四:遊戲法
遊戲是寶寶最喜歡的活動,爸爸媽媽可以常和寶寶一起玩記憶遊戲。如“什麼不見了”、“多了什麼”、“少了什麼”、“什麼變了”、“還原遊戲”、“看誰記得又快又好”等遊戲。
妙招五:一日生活回憶法
寶寶每天的生活內容都是不同的,“一日生活回憶法”就是在一天內或幾天后讓寶寶回憶玩了什麼?吃了什麼?跟誰在一起玩?培養寶寶的記憶習慣。比如晚上睡覺前可讓寶寶回憶今天中午吃了什麼?傍晚和誰在一起玩的,玩了什麼?大一點的寶寶可以讓他回憶昨天或前天親身經歷的事情。
妙招六:物歸原處法
學會物歸原處不僅是良好生活習慣之一,而且有助於培養寶寶的記憶能力。物歸原處法就是讓寶寶做到:從哪兒取東西然後再放到哪兒,這樣的要求有助於寶寶養成拿取物品時記住物品位置的習慣。久而久之,寶寶的記憶能力也就增強了。
Friday, May 21
by You Look
Categories:
提高專注力,
教育寶寶
|
Leave a comment
影響寶寶智力發育15大因素
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慧過人,可怎樣才能如願以償?眾多資料顯示下列因素對孩子智力的影響作用不可低估。
影響因素一:遺傳
一般說父母智商高,孩子的智商也不會低。
這種遺傳因素還表現在血緣關繫上,父母同是本地人,孩子平均智商為102;而不同縣市結婚的父母所生的孩子智商達109;父母是表親,低智商的孩子明顯增加。
影響因素二:母乳
母乳中含有多種促進兒童智力發育的活性物質,特別是對智力發育有重要影響的牛磺酸比牛奶要高出10倍之多。據調查,吃母乳長大的兒童比吃代乳品長大的兒童智商要高出3-10分左右。英國康橋大學營養學專家對30多名7-8歲的兒童做了智商測驗,並與嬰兒期的食譜進行對照,發現吃母乳餵養的孩子普遍智商較高,平均比吃代乳品的孩子多10分。奧秘在於母乳中含有多種可促進兒童大腦發育的活性物質,特別是一種叫做牛磺酸的特殊氨基酸,不僅能增加腦細胞的數量,促進神經細胞的分化與成熟,還有助於神經節點的形成。
與牛奶相比較,母乳中牛磺酸的含量高出10倍多。
影響因素三:飲食
吃肉過多或貪吃的孩子智力會減低。不吃早餐的孩子智力會受到影響,這是因為早餐攝入的蛋白質、糖、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都是健腦的重要成份。
影響因素四:體重
體重超過正常兒童20%的孩子,其視覺、聽力、接受知識的能力都會處於較低的水準。這是因為肥胖兒過多的脂肪進入腦內,會妨礙神經細胞的發育和神經纖維增生。
另外,也有不少孩子骨瘦如材,同樣也對大腦的發育不利,進而影響智力的發育。這些孩子中除了少部分是由於疾病因素所致,大多與挑食、厭食有關。現在多數獨生子女家庭或多或少存在寵孩子的現象,不少孩子往往一日三餐不正常,零食倒不離嘴,營養不良在所難免。
有研究顯示吃早餐後兩小時參加高難度考試的學生,其得分明顯高於空腹的考生,糾正不良飲食習慣可以從堅持吃早餐開始。早餐是體內空腹一夜之後,包括大腦在內的全身各器官獲得能量補充的第一餐,吃進的蛋白質、糖、維生素、微量元素的利用率高於其他兩餐。
影響因素五:環境
生活在枯燥環境裏的兒童,如棄嬰,得不到母愛及良好的教育,智商會較低。據研究調查表明,這類孩子3歲時平均智商僅為60.5,反之,處於良好環境的3歲兒童智商平均為91.8。
影響因素六:藥物
某些藥物會影響兒童的智力,如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可使智商偏低,當停藥若干年後,智商便會有所提高。
影響因素七:人體生理節律
科學研究表明,每個人從出生起一直到生命終止,身體內一直存在著體力、情緒及智力三方面的週期性變化,這種週期性的變化為人體生理節律。
人體處於生理節律低潮期或低潮與高潮期臨界日時,身體易疲倦,並情緒不穩、做事效率低、注意力難以集中或健忘、判斷力下降。同時,身體抵抗力下降,易被病菌侵擾,感染疾病的幾率增大。受孕時,如果夫妻一方處於高潮,另一方處於低潮,易生出健康和智力情況一般的孩子;如果夫妻雙方都處於低潮期或低潮與高潮期臨界時,易生出體弱、智力有問題的孩子。
影響因素八:太陽活動強度
在我們眼中一成不變的太陽,它的活動強度每年都有變化。通常用太陽黑子的多少代表太陽活動的強弱,太陽黑子越多,表示太陽活動越強。
隨著太陽黑子的增多,太陽耀斑頻繁出現。耀斑是太陽上的爆發現象,它拋射出大量的高能粒子和射線,衝擊地球磁場,不僅干擾地球表面短波通訊,對生物細胞也發生很強的輻射作用。而就輻射敏感而言,生殖細胞高於體細胞,胚胎期高於出生後。生殖細胞中,輻射敏感度最高的是處於精子發育過程中的精原細胞,其中,又以B型精原細胞更為敏感。
胚胎期中,對輻射敏感性最高的是妊娠38天以內,正處於器官分化期的胚胎。受輻射影響的生殖細胞和胚胎,畸形率呈顯著上升趨勢,甚至可以造成生殖細胞和胚胎的死亡。放射生物學家進行的動物實驗還表明:高能輻射超過一定強度就會抑制腦中含磷化合物的形成,使胚胎的部分腦細胞包括海馬錐體細胞的胞漿減少。而海馬是大腦學習與記憶的重要參與者。曾統計1026名胎內受放射輻射的兒童的智商,其平均值低於胎內未受放射輻射的兒童。因此受孕前後在輻射敏感期內受到太陽高能輻射的機會越多,出生的孩子具有高智商的機率就越小。
太陽活動從很微弱開始,逐漸增強到十分劇烈,慢慢又恢復到微弱,約經過11年左右的時間,叫做太陽活動的一個週期。建議明智的父母選擇太陽黑子較少的年份受孕,以增加孕育出高智商孩子的機會。如因某些原因不能等待,也應避開夏秋季,選擇冬春季受孕為宜。
影響因素九:婚育時間
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母親在23歲以前所生子女的平均智商為103.24,而在28歲期間生育者高達109.29,但29歲以上所生的子女智商又低於105,故專家建議24--29歲期間為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齡。至於男性,則以30歲左右為優。"早生貴子"與"晚年得子"對子女的智力發育皆是不利的。適宜的年齡在生育孩子的過程中可有充沛的精力,這對提高孩子的智力發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影響因素十:父母的文化水準
家庭是影響孩子智力發育最重要的場所,父母的文化水準對孩子體格、智慧、心理等諸方面的發育均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據專家披露的資料顯示:父母均為小學文化程度的兒童平均智商為983,父母初中畢業者為103.3,高中畢業的為108.1,獲有大學專科以上畢業證書的,其孩子的智商可達109.9,這表明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兒童的智商也相應上升。新加坡政府獎勵大專以上畢業的母親生育兩胎甚至三胎,而對文化程度較低婦女生育兩胎以上則要加稅,奧妙在於此。
故"望子成龍"的父母們首先必須加強自身的修養。當然,並不能單憑受教育程度來判定父母的文化水準,只要自身努力,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中也不乏事業有成、育兒有方之輩。
影響因素十一:夫妻性生活品質
國外性科學專家通過實驗得到這樣的結論:孩子智商的高低與受孕時母親有無性高潮有關。理論上的解釋是:女性達到性高潮時,血液中的氨基酸與糖分子等成份滲入生殖道,使進入陰道的精子存活時間延長、運動能力增強,同時還有利於提高精子的競爭能力,讓強壯、優秀的精子與卵子結合,從而孕育出健康聰明的後代。
因此,準備懷孕的夫婦應注意性生活品質,讓女性進入性高潮時受孕。另外,有性高潮的婦女往往心情愉悅,精神良好,這對生育健康聰明的孩子也是非常重要的。
影響因素十二:與父親的接觸機會
與母親相比較,父愛對孩子的智力影響更大,這是美國密執安大學科研所人員的結論。據調查,有較多機會與父親接觸的孩子對外界刺激的敏感性、生活獨立感和學習自信心具有優勢。更多資料顯示,常與母親在一起的孩子對新奇事物興趣更濃、社交能力更強,而與父親打交道多的孩子數學成績較高。因此,作父親的決不要將撫育孩子的責任全部推給妻子,父母親在開發孩子智力時擔當同樣重要的角色。孩子無法獲得父愛時,對其心靈、智力的打擊是無法估量的。
影響因素十三:維生素C攝入水準
美國營養學家曾以350多名幼兒作為檢測對象,發現其每100毫升血液中含維生素C在1.1毫克以上者智商高出平均水準5分。這主要是因為人腦細胞中負責向腦輸送養分的神經管,容易堵塞變細,致使大腦缺乏營養而功能減退,維生素C可使神經管保持通暢,從而保證大腦的營養供應。
影響因素十四:運動
研究顯示,凡堅持每天堅持鍛鍊20分鐘,如跑步、跳健美操等運動的學生,其學習成績明顯優於那些懶於運動孩子。體育鍛鍊能使大腦處於最初的啟動或放鬆狀態,想像力會從各種思維的束縛中解脫出來,變得更加敏捷,更富有創造力。
故此,專家為中小學生開的健腦"處方"就是多參加跳繩、踢毽等活動。
影響因素十五:血緣關係
有一種學說認為,父母血緣關係越遠,孩子智商越高;混血兒漂亮又聰明就是常被這種學說引用的一個證明。當然,不同種族、民族之間的婚配也能生育聰明的孩子。近親婚配卻是生育癡呆兒的禍根,"同村婚育"等就地取材式婚育觀念也是不宜提倡的。據說,新疆大板城的姑娘越來越難看就是因為拒絕與其他地域的人通婚所致。有學者研究發現父母均為本地人,其子女平均智商為102.45,同省異地通婚者上升到106.19,異省者達 109.35。
可見遠血親關係與下一代的智商相關,擇偶時不妨考慮。
by You Look
Categories:
兒童健康,
提高專注力,
教育寶寶
|
Leave a comment
讓孩子提高專注力的五個方法
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老是跑啊跳啊,安靜不下來。相關研究發現,這是普遍現象,當今嬰幼兒快樂活潑有餘,安靜專注不足。
有些老人家不僅沒有意識到問題,反而語氣裏流露出得意,“孩子不都是皮的嗎?調皮的才聰明呢。”事實上,孩子太焦躁,顯然是需要改善的。日後成功者,必定是有動有靜,連坐都坐不下來,談何學習呢?
如何讓這些好動的孩子坐下來?這看似簡單的一件事,引導起來卻頗有訣竅。看看你是否也在不經意間走進了教育誤區?
孩子坐不住,是否是這些地方出了錯?
孩子的生活環境是否太雜亂?
“首先家庭要排除環境干擾,營造一個溫馨寧靜的氣氛很重要。”專家指出,日常生活中,家裏要少一點七嘴八舌、不要把孩子像玩具一樣抱來丟去。更不要在孩子在場時,當眾談論他的不足、取笑他。
專家建議家長,每天至少要有15-30分鐘,家裏每個人都安靜忙自己的事。如:媽媽和寶寶一起讀書、識圖,爸爸看報,爺爺下棋等等。孩子長期在這樣環境的熏陶下,注意力自然就會提高。
另外,家長可以在固定的地點放置孩子的書桌、小椅子、文具、書櫃、光榮榜等,營選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要求孩子做靜的活動時都在自己的位置上認真進行,長期堅持就會形成條件反射,養成良好習慣。
“不要亂跑!”你經常這樣吼孩子嗎?
家長首先要充分理解孩子,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在不過分的範圍內不必太嚴厲要求孩子。有些家長動不動就對孩子喊:“不要亂跑!”、“不要亂動!”等一連串的“不要”,殊不知這種是最沒有用的教育方式,而且還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
專家建議家長,不妨先忽略孩子的不足,代之以賞識為主的家庭教育,對非多動行為進行強化,當優秀的一面不斷增長,之前的不好表現也就自然消失了。
專家說,當孩子專注于學習時,大人不宜隨便打攪。同時,家長在傾聽孩子講述事情,以及和孩子共同活動時,也要以身示範,聚精會神地聽講,避免敷衍和漫不經心。
他們充沛的精力是否得不到發揮?
專家指出,許多孩子不聽話,吵吵鬧鬧,其實是因為他們的精力沒地方發揮。因此,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動靜有序的生活習慣,注重滿足孩子的精神需求,要把孩子的精力和智慧引導到有趣、有益的活動中,這樣就不會因為無聊而撒嬌、吵鬧了。
專家指出,嬰幼兒時期的寶寶以無意注意為主,任何新奇多變的事物都能吸引他。所以家長要注意控制和變換寶寶的無意識注意力和有意識注意力(指有目的活動),使大腦的活動張弛有度,既能做好某些事,又不至於過度疲勞。
“家長要變化孩子學習和玩的內容,動靜結合。做遊戲不要總是玩一種,那樣孩子就體會不到遊戲的樂趣,就更談不上在學習了。”
引導孩子坐下來,試試這些辦法吧
NO.1讓孩子做感興趣的事
孩子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注意力是比較集中的。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對什麼感興趣,就多引導他們玩和學習。
可抓住其中的一項或幾項,先重點培養,再帶動孩子學習其他知識的專注能力。
NO.2玩一些適齡的靜態遊戲
專家還建議家長,可以利用靜態的遊戲來延長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
“1歲以內的孩子可以玩鈴鐺、不倒翁、浴室玩具、塑膠瓶等,1歲以上的孩子玩搭積木、拼圖、穿珠子等,從最簡單的開始,讓孩子體會到成功喜悅,然後逐步延長遊戲時間。”
NO.3早期閱讀識字有利靜心
專家指出,在嬰幼兒時期,家長陪孩子進行適度的早期閱讀識字,對於發展孩子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思維能力都很有幫助。
“從小養成閱讀識字的興趣和習慣,不僅能培養起孩子終生愛書的美德,而且在朗朗的親子共讀聲中,孩子受到兒歌、童話、科普讀物的陶冶,會自然而然地養成活潑好奇、安靜專注的性格。”
NO.4挑戰力所能及的事
做事之前,父母要明確做事目的,激發孩子的做事興趣。
在做事過程中,孩子若遇到困難,要引導孩子克服困難,使孩子具有一定的責任感,這樣孩子在做事的時候注意力就會集中,久而久之,就能養成善始善終做完每一件事的良好習慣。
NO.5豐富孩子每天的生活
專家建議家長,對於特別好動的孩子,要考慮充實他們的生活內容。
孩子的精力遠比大人來得旺盛,家長要將孩子的生活安排得豐富多彩,使孩子有機會宣泄過剩的精力。比如讓他們參加適當的運動,跳繩、走平衡木等。
如何區分孩子是否有過動傾向?
看著孩子每天奔跑不停,有家長擔心孩子是否得了過動症?專家指出,過動症孩子如果不及時糾正,會嚴重影響學習成績,造成社會適應能力低下。
事實上,六歲以後的孩子才能夠診斷為過動症,不過在嬰幼兒階段,家長就可以提早發現孩子是否有過動傾向。
怎樣區別孩子是過動症還是只是好動呢?他建議家長可以從3方面加以區別。
一、注意力與興趣的關係:過動症兒童無一興趣愛好,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較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具有注意力缺損症狀。而好動的孩子能夠做他所喜歡的事,並且專心致志地去做;
二、行動是否有目的、計劃和系統:好動孩子的行動常有目的,有計劃性。而過動症患兒的行動則呈衝動、雜亂、有始無終;
三、自製能力:活潑好動的孩子在陌生的環境中,會有意識地控制自己,不會大喊大叫亂吵鬧,而過動症患兒則無此能力。
此外,在一些生活細節中,家長也可以感受到孩子的異常。比如,注意力明顯不集中,不能專心聽家長的話,做事有始無終,稍受干擾就分心;活動過度,不分場合來回奔跑,一刻也不能安靜坐下;情緒易波動,感情脆弱,抗挫折能力差;不合群、我行我素,有的自卑、逆反心理特別突出嚴重、學習困難等。
Saturday, May 15
by You Look
Categories:
提高專注力
|
Leave a comment